凱撒的面具-馬政府體系已完全失靈
許多人最近都有同感:馬政府這幾個月的施政亂成一團,沒有領導,沒有方向,也沒有章法,而且決策反覆,完全不像是一個已有四年執政經驗的政府團隊。
如果以打籃球來比喻的話,馬政府現在打的這套戰法,不論是「馬英九體系」或「陳冲體系」,顯然已完全失靈,不但失分連連,而且失誤更多到不可思議,球員雖然都有職業級水準,但球場表現卻像菜鳥一樣。
以證所稅復徵與電價調漲為例,這兩項決策都非突發性決策,相關部會應該有充裕時間做好決策評估,但結果財政部與經濟部擬定的案子,卻都在最後一刻被翻案,而且決定翻案的人又都是馬英九,也就是說,陳冲內閣的決策已連續兩次被總統府打了回票。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兩項決策都是因為民怨反彈而翻案,而反映民怨建議翻案的卻都是總統府五人小組的成員,證明陳內閣在做決策評估時,顯然未做好民意評估,或者根本不知民意為何物。
政府因民意壓力而改變決策,雖屬民主常態,加稅與加價會引發民怨也是意料中事,但若政府每遇民怨則退縮,而且退到縮到不惜把決策修改得不成其形,這樣的政府其實並非是尊重民意的政府,而是不能領導民意的失能政府。
失能當然是一項嚴厲的指控,但馬政府負決策責任的人不妨想想:從總統大選結束到現在,凡見諸媒體的政府新聞,有哪一則新聞是正面的?或者說有哪一則新聞可以讓政府得分的?從美牛、禽流感、證所稅復徵、油電雙漲、NCC處理旺中案,到二林園區轉型,有哪一項決策政府做得乾脆俐落並且大快人心的?一個政府能做到每項決策處理都引發負面評價,除了失能,還能用什麼詞來正確形容?
以NCC處理旺中案為例,NCC雖是獨立機關,但若獨立到公然違反行政程序法,讓一個案子拖了一年半卻懸而未決,獨立到完全不受中央政府節制,閣揆與總統也不聞不問,或者說不敢聞問,任NCC獨裁而為,這樣的政府不是失能又是什麼?
再以二林園區為例,陳冲內閣既然已做出園區轉型決議,就代表政策已做變更,既然政策已經變更,原定之各項工程當然也應隨之改變,最起碼也應暫停施工,以待轉型方案確定後再做調整,哪有既決議轉型卻又繼續施工的道理?政府因為不敢得罪地方既得利益,而不惜付出民怨持續高漲的代價,這不是失能又是什麼?如果陳內閣能在做出轉型決議的同時,下令暫停施工,二林決策轉型保證可讓政府得分,可惜陳內閣智不及此,反而變成失分。
尼克森曾經講過一句話:「即使百分之百對的政策,也會有一半的人反對」,政府領導人如果想要面面俱到,或者像陳冲所說的「左右兼顧」,那是天方夜譚,連上帝也做不到;更何況對的政策還必須要用對的方法去推動,方法不對,再對的政策也會效果打折,證所稅方案被修改得七折八扣面目全非,電價調整方案決策反覆,二林轉型為德不卒,都是對的政策卻用了錯的方法所造成。
馬英九曾以歷史評價來自期自勉,但歷史評價是看不見的未來式,現實評價卻是看得到的現在式,這幾個月一連串負面決策,已經讓馬政府的現實評價壞到不能再壞,馬英九如果不能做出幾件正面決策,改變民眾對他的現實評價,他的歷史評價不問可知。
再引尼克森講的一句話:「民眾總是希望知道,你(政府領導人)最近為我做了什麼?」馬政府的官員不妨自問:最近為民眾做了什麼?有哪件事是以正面效果收場?這幾個月的教訓如果還不能驚醒馬政府,這樣的政府又豈是失能二字所能形容?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政治,馬英九與其眺望遠在天邊的歷史定位,倒不如多關心一點近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施政跟打籃球一樣,決策連敗的馬政府如果不能調整體系、改變戰法,未來四年保證還有得輸的。(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