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溪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溪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護圳割水稻 溪州農護水 上百人聲援

彰化縣溪州鄉農民守護水圳活動持續進行,23日在田間留下一個巨大的「水」字,用以表達護水決心。(記者阮怡瑜攝)

彰化縣溪州鄉護水圳、割水稻活動,7歲的洪知之和母親一起來參加。(記者阮怡瑜攝) 
反中科搶水自救會發起 7歲女孩也參加
〔記者阮怡瑜/溪州報導〕反中科四期搶農水的彰化縣溪州鄉農民守護水圳活動持續進行,二十三日更邀集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民眾拿起鐮刀下田收割,並在田間留下一個巨大的「水」字,表達護水決心,並凸顯水源對土地的重要,活動中,七歲小女孩洪知之擦去滿頭大汗,氣喘噓噓的說,「希望農民的水不要被搶走。」

【作伙溪州割「水」稻 護田水顧腹肚】


為了守護田水,彰南農民已經抗爭一年多、靜坐邁入第45天。即使水利署也已表示建議優先使用二林污水處理作為中科四期中期用水,然而國科會卻繼續保留搶奪農水做為可能選項,讓農民們仍然日日夜夜生活在恐懼之中。

6/23,包含全台灣各地學生、朋友們與農民上百人作伙收割,在自救會幹部崑山叔的稻田間割出一幅巨大「水」字,象徵有水才有稻、有水才有生命,表達大夥誓死捍衛農水的決心。


感謝天地、感謝濁水 守護咱世世代代

活動的由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會長謝寶元帶領大家敬拜土地公開始,表達對土地公的感謝,因為有土地公的庇祐,土地才能一年又一年的長出豐美的稻子,讓溪州的人們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安身立命。田主陳崑山表示,雖然今年受暴雨颱風影響,稻子倒了一些、稻穗也被打掉一些,但是作田人就是這樣,老天給我們多,我們就收多,颱風給我們少,我們就收少一些。不過真的是要特別感謝莿仔埤圳,這條由祖先留下來的百年大圳,因為有她,自己的阿爸阿母才能將自己拉拔長大;因為有她,自己夫妻倆也才能把眾多子女養育成人;而現在兩個兒子也繼續待在農鄉一同種作,繼續仰仗著莿仔埤圳的滋養。

到底為什麼要繼續搶農水?

自救會農民蔡麗月表示,日前國科會將中科四期轉型計畫報呈行政院,用水量減至2萬噸,用水方案卻仍然保留溪州取水、與埤頭取用農水等兩方案做為可能選項;但是水利署都已經發文建議優先使用污水處理,且國科會所報呈的另一方案──污水處理與自來水減漏,明明不用搶農水,又能夠避免繼續惡化彰化長期以來嚴重缺水、地層下陷的窘境。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行政院還是遲遲不決,還是有可能繼續浪費人民的納稅錢來蓋一條可以供水13萬噸的水管,開挖百年大圳的堤防、破壞沿線眾多房子的地基,讓農民必須繼續承受恐懼、害怕,在風吹日曬中繼續靜坐。

會長謝寶元進一步表示,農民抗爭過程屢屢受到恐嚇、威脅。依目前的工程設計,未來彰化農田水利會可以沉澱大量土砂販賣。濁水沉積土相當肥沃,是地方俗稱的「黑金」,而農田水利會已經在其工程規劃書中明確書寫,未來將會將這些可以做高級製磚原料、工程用輕質骨材、園藝業陶石的「黑金」多元化利用、販售。政府遲遲不願宣佈停止如此沒有必要的搶水工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實在令人懷疑?

溪州在地青年黃俊淵表示,這些抗爭的日子以來,包括自己的阿公,一次又一次的透早起床趕車到台北抗議、陳情、上法院,一次又一次的勒緊褲袋,掏出不多的收入讓自救會能夠繼續運作下去;而這一次崑山叔也是很大方的借出他的田讓我們來割「水」稻。大家可能都會以為,我們來割稻,是在幫忙農人,自己以前也這樣想,直到這次籌備活動才發現,自己這樣不會農事的人來割稻,農人的穀子不僅先掉一堆,然後割下來的穀子又還得另外運送處理,完全無法像平常用割稻機割完,農民就沒事了。每次看這些阿伯阿姆這樣認真的打拚,而就只是想要維護繼續好好種田的願望,真的是非常的不捨、非常的不甘。

不停止搶奪農水 將發動大規模抗議

最後,在上百位農人以及所有來聲援的朋友的一起努力下,在田間完成巨幅水字。反中科搶水自救會嚴正要求,政府應該馬上停止搶農水工程,否則未來只能繼續發動更大規模的抗議。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跟著水,奔跑吧。

圳水供四停六,農民和田地望天渴。前日下午,難得遇見圳水正開始向前奔流,農民要的只是"圳有水,田有物"而已,這是幾百年來這裡天地人運行的道理,不管貧富貴賤只要"肯"都做得到,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一件事。


圳沒水。


水來了!

來啊,來啊。 


來啊!來到你熟悉的田裡吧,這裡的稻子需要你,這裡的農民很愛你,有你才有我們的祖先,有你這裡才有下一代。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反搶水,彩繪溪州橋




溪州尚水,不通賣水


農民無田水,官員卡油水



原本說自己不會畫畫的阿伯,終於被慫恿拿起筆!
畫起來的稻子可真是唯妙唯肖
就只有長伴於農作的他們才能畫出這麼細緻的稻~


合力作畫!

小雞啄米圖~?

農村文化的精隨,農人將牛畫龍點睛~~~



水利會長的弟弟來現場蒐證,甚至揚言要控告農民!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現在 可以談談二林園區了嗎

文◎朱淑娟/2012.2.9
轉錄網址: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0.html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2009年10月30日在諸多爭議未解下有條件通過環評,而這些幫環評解套的所謂「條件」,2年過後卻依然無解,二林園區成為台灣科技園區史上在環評通過後最久無法動工的園區,也活生生見證國家政策的荒謬。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哭泣的長河 ◎ 心岱

原文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1102500502.html

2011-10-25 中國時報 【心岱】

來到溪州大圳,第一次近距離的觀看濁水的樣貌,黑色的泥流,衝刺著前進,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那是為顢頇政策的憤怒哀嚎,那是為弱勢農家的辛酸而嗚咽吧。

終年混濁的溪水,從中央山脈滾滾而下,全長186.6公里的這條溪水,發源於標高2880公尺的合歡山,主流上游名為霧社溪,流至春陽東納塔羅灣溪,續流至萬大溪匯流後,始稱濁水溪。

在神龍橋附近與玉山國家公園境內的陳有蘭溪匯流,為其上游、中游的分界線,經集集攔河堰,到二水、林內為中游段,流出八卦台地與觸口台地之間山口,便是它的下游段,經濁水溪沖積平原,在雲林縣麥寮鄉流入了台灣海峽。

濁水溪的溪水混濁,主要因為上游地勢陡峭,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崩塌的頁岩、砂岩,含沙量高,加上山地雨量豐沛所致,夾帶泥沙的黑色洪流,在中、下游形成了許多沙洲,使得河床逐漸淤高,一遇洪水來襲,常造成流路變遷及河川改道。

鹿港人的宿命

古早年代,這水勢湍急的溪水,北流至鹿港,南流至北港,形成濁水溪的氾濫平原,影響所及,使從康熙、乾隆、嘉慶到道光年間(1684-1851)以台灣最大貿易港口繁榮的鹿港,因淤積無法改善,從全盛逐漸走入沒落,再歷經咸豐元年、光緒十四年、二十四年(1851-1898)濁水溪的三次大氾濫,從此鹿港成為廢港的宿命已經無法挽回。

生長於戰後嬰兒潮的我,儘管此時鹿港早已失去了歷史光環,但滄海桑田卻造就這邊陲小鎮獨特的文化涵養,放眼望去,濁水溪流域面積達三千多平方公里,它澤被了所經之處的水力發電、農田灌溉、肥沃土壤、生養了萬物,是台灣中部:彰化、雲林、南投農作物的命脈。

打開地圖,這條自東而西的濁水溪,巧妙的將台灣西部分為南北兩半,「跨越濁水溪」於是成為文化與政治的意識型態。這條台灣最長的河流,它的下游段,且是彰化縣與雲林縣兩縣的界河,溪州是南彰化最緊鄰濁水溪堤岸的村鄉,源自濁水溪支流間的沙洲而得名;遠離縱貫線、只有省道經過的這小小偏鄉,像是個化外之地,除了它是名詩人吳晟的家鄉,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地名。

溪州人的天職

長久以來,溪州人世代的天職,就是種田做農,拜濁水溪的濁水所帶來豐富礦物質的沉積土壤,使所生產的作物,無論是稻米、蔬果,都有著獨特風味。昔時,拓荒者來此地開墾,每遇溪水暴漲,收成便化為烏有,直到清乾隆年間,莿仔埤圳開鑿,日治初期歸入公共埤圳,進行修建工程,1911年濁水溪興建了提防,水患得以解除,這是台灣第一條人工開鑿的官設埤圳,在水利灌溉史上有著歷史地位。

自此,莿仔埤圳引進濁水溪的水,源頭即始於溪州,流經的幹線、支線、分線,像人體的血脈,蔓延南彰化的各個聚落,沿線總共有近兩萬公頃的農田依賴這條水圳的供養。

眾生之悲

鄉人所稱的「大圳」,指的就是「莿仔埤圳」,但是,沿著鄉道,只見那黑色濁水,在窄窄、垂直的水泥堤防內滔滔橫流,水勢湍急而發出的呼嘯聲音,令人心生恐懼。鄉人笑談童年在圳裡捕捉魚蝦、游泳戲水的情景早已不再,自從1993年「集集攔河堰」動工後,這大圳便如此配合設計,不僅以水泥封死水道的兩側與底部,使河道形同絕緣體,更為了道路拓寬,縮窄了大圳的空間,使流量像瀑布般奔瀉而去,人們不可能在親近它,水中生物也無法生存,都滅絕了,這裡成了失去生機的場域。

今天,我與多位藝文人士及來自各地的大學師生,站在水圳的一端,把大家書寫了心願的麵包樹葉,拋入水中,瞬間,麵包樹葉捲入洶湧的泥流,彷彿水也明白這是一場悲憤的祭典,正在為此嗚咽哭泣:

「水若流,萬物就生;水若止,眾生就悲。水就是生命。」

彰化的糧倉

來自於台北都會的我們這些人,相信大家此時心頭難免被震撼了,很多人的原鄉,其實都是來自與溪州相似的農村地方,尤其是我這等戰後嬰兒,在四十、五十年代,紛紛離鄉背井趕赴升學、進修,最後為了就業而落地生根於都市,從此再難以歸鄉。彼時,工商業興起,為追求經濟建設,犧牲了農業,犧牲了生態環境的台灣,要到七十年代才有反省,所幸還有一群人,他們並沒有出走鄉村、始終維護著土地倫理過活,他們就是心中只存念莊稼的農夫。

百年來的溪州農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與世無爭的默默承繼著守護土地的使命,生產獨特芬芳與口感的濁水米,蘆筍、韭菜、豌豆還有番石榴,不僅產量高居全國之冠,且品質優良,鄉民們並以彰化糧倉的貢獻者而驕傲。

如今,這裡穿過了高速公路、穿過了高鐵,交通的便利看似縮短了城鄉差距,然而,對於以農鄉稱著的溪州人,他們無視於高樓大廈或燈紅酒綠的繁華,他們在意的是田地的尋常作活。可是,偏偏,「尋常的作活」現在變得異常的艱困;因為水泥化、只剩輸水功能的「莿仔埤圳」,在集集攔河堰完工後,開始實施「供四停六」的灌溉措施,且限定在水稻耕作期間才有水的供應,很多農家為了作物的生育收成,只得自己加裝電力,以抽取地下水彌補不足的灌溉,形成了田埂五步、十步就有一根電線桿矗立的怪異景觀,下游沿海地區的農田,因為缺水,幾年來已經被迫全數荒廢。

搶水的黑手

水是農作物的命脈,古早沒有灌溉系統,農家為了顧水,夜半也要派壯丁守田,生怕被人堵住水道,搶水的故事常在小說或電影看到,但難以想像,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時代,卻還有這樣的「神話」上演,更甚者,竟以「科技」的開發為由,建設科學園區的政策,如鬼魅蒞臨,一步步逼近,伸出屠城的黑手向手無寸鐵的農家「搶水」。

說到搶水,最明顯的例子是十年前,政府為了供應六輕工業區的穩定用水,興建集集攔河堰,每日從濁水溪取水三十三萬噸的水源,專管送至嚴重污染、經常爆炸的台塑六輕廠區,首當其衝便是「莿仔埤圳」供水四天、停水六天的實施,致使溪州及其下游的農田都飽受灌溉不足的威脅,不得不打井抽地下水,而蒙受地層下陷的罪名。

十年後的今天,政府又準備為了供應中科四期,決定再從「莿仔埤圳」奪取每日八萬噸的水源,可想而知,日後無水的命運,將迫使農家走入絕境。溪州鄉民為了護水,紛紛組織自救會,然而農家始終是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儘管透過媒體傳播,獲得不少聲援,但外界其實很難感受農家對於糧食生產的感情,那有如養育孩子般的臍帶心理,是連結了生命共生共榮的情愫。

糧食戰爭

土地於農家,是天大地大的信仰,土地生長的作物,就是種子,而種子意涵著延續與傳承,是責任與義務。農夫或許沒有唸書,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他們明白自身的使命,為了作物的生長,犧牲再多也要完成。當氣候變遷,糧荒必然發生,各國都為了即將可能展開的種子戰爭,而制訂因應國策,而唯獨我們,竟然毫不警覺農作糧食的趨勢,剝奪農家的水源與土地,是對國土與希望的霸凌。

「再過五十天,這些稻子就可以收割了。」領我們看溪州景色的農夫說。

現在是二期稻作的成熟期,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曳,我們發現每一塊農田都插著一根竹子,農夫說這是「土地公拐」,每年八月中秋日,就要用觀音竹綁上牧草結,插在田裡,與稻穗等高,以求土地公來巡察時,聽見農家祈求的心聲,保佑收成平安。

為農家的辛酸哭泣

濁水溪沿岸的農田,最可貴的是濁水帶來大量沉積泥沙,豐富了土壤的礦物質,這得天獨厚的特殊資源,成就了濁水米的聲名。若只能靠抽取地下水灌溉,豐饒的意象消失了,地方的文化美學也將歸於零。

濁水溪在雲林縣的麥寮鄉出海,麥寮鄉原本沒沒無名,但有了「六輕工業區」之後,麥寮成了一個被記憶的創傷之地;鹿港在海埔新生地開發「彰濱工業區」,幾十年來廢棄閒置,猶如一座荒涼死城,國慶夜晚的煙火,也無法點亮它的光明。

被譽為糧倉的彰化縣,剛剛才結束「國光石化」的開發案,緊接著溪州大圳搶水、護水的爭奪戰又掀起了新聞,回到故里的我,不禁為鄉親感到不捨,來到溪州大圳,第一次近距離的觀看濁水的樣貌,黑色的泥流,衝刺著前進,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那是為顢頇政策的憤怒哀嚎,那是為弱勢農家的辛酸而嗚咽吧。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10/16藝文界連署「守護百年水圳.捍衛台灣糧倉」相關報導


反中科搶水 40多位作家提筆請命(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oct/16/today-life5.htm

反中科搶水 藝文界集結護水 小野等30多位作家 齊聚莿仔埤圳水源頭 發表聲明強調「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沒有農業…」(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0/112011101600237.html

守護莿仔埤圳 小野枯葉疾書(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654421.shtml
【聯合報╱記者何炯榮/溪州報導】2011.10.16 04:19 am
藝文界把護水心聲寫在樹葉上,寄託莿仔埤圳急流。
記者何炯榮/攝影

「為了對台灣的承諾,我們來了!」知名作家小野在枯黃的麵包樹葉上奮筆疾書,寫下他為什麼千里迢迢來到南彰化第一大圳莿仔埤圳的理由,與楊翠、心岱、向陽等藝文界好友,一起把各自寫上心願的麵包樹葉,丟入莿仔埤圳的滾滾濁流裡。


小野發表藝文人士的連署聲明:「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就沒有農業。沒有農業,我們就沒有糧食;沒有農業,農村就不復存在,農人應該如何依存?」

作家們都說,他們實在不明白,明明台灣有那麼多的科學園區、工業區閒置,為什麼政府還要在彰化這一個連監察院都認定缺水地區,再設置一個科學園區與農民搶水?

莿仔埤圳位在彰化縣溪州鄉,是台灣第一條官設埤圳,世居莿仔埤圳旁的台灣鄉土詩人吳晟和女兒吳音寧,昨天邀請小野、向陽、楊翠、心岱、渡也、凌性傑、楊佳嫻、林于弘、吳鈞堯、吳岱穎、李長青等知名藝文界人士和文學系學生,發起一場藝文界「搶救百年水圳‧守護台灣糧倉」連署活動。

心岱熱淚盈眶地說,她大部分的時間也都在都市裡,少有機會到鄉間,只能從書本、文章認識台灣鄉下,只知道農民生活辛苦,從沒有實際的體驗,「站在莿仔埤圳的水源頭,看到滾滾的濁水溪流,我內心非常激動與感動,希望能為這塊土地做些事。」

「在溪州長大的人,都對莿仔埤圳有情,小時候常在水圳裡游泳,上下學也都沿著土圳旁道路走路,或騎腳踏車。」吳晟說,現在中科要來搶水,想到水利會要打破濁水溪堤防埋下24公里長的輸水管,這是溪州鄉的浩劫,也是農民的災難,沒有了水,要如何種作,如何生存?他反對到底。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我們繼續,為守護台灣的水、台灣的土、台灣的農 村、農民、農業而同行。


文@吳音寧
剛剛接到土豆伯的媳婦葉太太的電話,問到最近反中科搶水的進度,她問我最
近還要做什麼嗎?在八月七號於水源頭反中科搶水的行動中,葉太太和先生和
土豆伯都來了,他們將自家種植的有機米(溪州的冠軍米)真空包裝,印上
「守護水圳/守護濁水米/守護台灣的糧倉」等字樣,以及「反中科搶水自救
會」成立當天的照片圖案,並且用閃光的粉紅色透明提袋裝著,暨可愛又具抗
爭的宣示意涵;這是限量包裝的義賣品,所得全部交給反中科搶水自救會。

我和葉太太聊著聊著,還是聊到了八月七號那天,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顯
然餘波還在蕩漾,還在蓄積著等待掀起另一波更大的波瀾……葉太太說她好感
謝有那麼多人來到彰化縣溪州鄉挺農民挺農村,她提到有位阿媽,約莫七十歲
了,還騎摩托車從嘉義到溪州……我也想起那天有位先生看來是勞動階層,輕
描淡寫的對我說他特地從台南騎摩托車來,真的很感心……。葉太太問:「妳
有留下他的地址嗎?」、「哎呀,那天我實在是太忙了。」葉太太說到那天有
人留名片給她,她都在八七護水行動結束後,再寄米給這些聲援的朋友,因為
「實在很感心有這麼多人來溪州鬥相工……」

謝謝你們,年少的年長的,溪州人台灣人,當天還有金髮女郎的身影呢,感謝
有你們,成為「我們」;我們繼續,為守護台灣的水、台灣的土、台灣的農
村、農民、農業而同行。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每斤成本8元 農民含淚收成/珍珠芭樂慘跌 溪州產地價剩3元

濁水溪公社—芭樂

濁水溪公社—愛拼才會贏+爛芭樂

2011-8-12自由時報
〔記者顏宏駿、鍾麗華/綜合報導〕今年夏季水果繼香蕉、木瓜、芒果出現價格崩跌後,輪到珍珠芭樂也價崩!彰化縣溪州鄉珍珠芭樂產地收購價跌到每台斤三元,農民血本無歸、含淚收成,他們希望政府能開發芭樂多元的銷售管道等對策,不要再有「果賤傷農」的情況。
台北批發價每公斤不到12元 6年新低
不只是產地收購價崩,台北果菜市場昨天珍珠芭樂批發價每公斤十一.二元,比去年同期大跌五成七,創下六年來同期新低。
彰化縣溪州鄉是全國珍珠芭樂的最重要產區,總栽種面積近四百公頃,年產量約一萬六千公噸,境內有多個芭樂集貨場,再販售給全國各地的大盤。農曆七月以來,珍珠芭樂的產地價格都維持在每台斤三、四元左右,由於天氣炎熱,果粒生長很快,又不得不採收,以致每個集貨場都「果滿為患」。
塑化風暴每斤喊到70元 無果可收
鄭姓芭樂農說,塑化劑風暴發生時,珍珠芭樂一台斤曾喊到六、七十元,但當時大家都在剪枝、催花,沒貨可出,沒有人吃到甜頭。種芭樂平均成本每台斤至少要八元,現在價格卻降到每台斤三元,大家是欲哭無淚。現在夏季產期才剛開始,他們很怕價格持續低迷下去。
芭樂產地價一台斤三元,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的芭樂每顆才賣一元,不過大盤從農民手中購貨後,要僱工把包覆在果粒上的保麗龍套袋拿掉,經清洗後再上架販售,市售價格往往比產地價多了三、四倍之多,以南彰化為例,昨天一般品質的芭樂零售價為每台斤十元,上等的芭樂則有廿元。
農糧署收購每斤3元 農民怨不夠本
農民指出,每年芭樂價格起起落落,價差極大,政府早該有因應對策,例如,協助農民製芭樂加工或是外銷,以減低市場的到貨量,不要讓芭樂價格崩跌,果農血本無歸。
農糧署主秘蘇茂祥表示,最近天氣熱,影響珍珠芭樂品質,價格下滑,已跌破監控價格,農糧署上週六已啟動收購加工機制,收購次級品製成芭樂汁。
農糧署表示,溪州鄉農會與水果加工廠合作,以每台斤三元向農民收購芭樂,已收購逾廿三公噸,農民可以把貨交到農會,未來產地價格不可能再降。不過農民說,他們的成本每台斤就要八元,把芭樂送到農會做果汁,根本不符成本。
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12/today-life5.htm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中科四期二林輸水專管計畫書

中科四期二林輸水專管計畫書

[2011/07/29 PNN]中科四期搶農水?彰化農民擊鼓告官!

轉載自 PNN:http://pnn.pts.org.tw/main/?p=30207


記者 鐘聖雄 / 台北報導
「中科吃圳水,官員吃油水?」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昨天到環保署前「擊鼓告官」,向環保署遞送公民告知函,希望環保署能主動調查彰化農田水利會,是否涉及違法調撥農業用水給中科四期。
蠻野心足律師陸詩薇指出,水利會輸水工程挖填土石面積達10公頃以上,引水工程長度也超過20公里,依法需辦理環評,如今卻在無環評情況下動工,已違反環評法第10條、第14條規定。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葉俊宏在親手接過農民遞交的公民告知函後,表示會「秉公處理」,調查中科調撥農業用水是否違反環評法,應環評而未環評,最晚會在60天內回覆農民。由於彰化農民並非第一次在媒體前反應水利會有「違法調水」情形,為何環保署非要等到農民找上門,才宣稱將主動介入調查呢?對此質疑,葉俊宏僅回應:「環保署收到告知函後,就會依法展開調查,不能因為之前報紙怎樣報導我們就怎麼做。」
中科四期如順利調撥濁水溪水,將影響彰雲地區24鄉鎮農業灌溉用水,彰化農民對此相當不滿,因而組成「反中科搶水自救會」,希望中科四期不要繼台塑六輕後,第二個瓜分農業用水的工業區。彰化農田水利會表示,目前調撥用水工程只在彰化縣溪州鄉莿仔埤圳試挖,一切都還沒有明確工程排期。
彰化農民北上環保署「擊鼓告官」,抗議中科四期調撥農業用水,將使台灣糧倉缺水問題惡化,不但有違反環評法、水利法疑慮,更是滅農行為。



溪州鄉農民謝寶元表示,打從日據時代起,濁水溪用水就是57%送往彰化,其餘43%則送往嘉南平原,但自從政府興建集集攔河堰將水送往台塑六輕,瓜分掉30%用水後,彰雲農民就只能共享剩餘的70%用水,也開啟了「供四停六」的輪灌制度。「從那時候開始,我們農民就開始缺水了。種稻有儲水,還可以撐一下,但連續缺水6天,對菜農的影響就很大了。」謝寶元強調,希望政府不要再把農水撥給中科使用,讓農民與農業陷入危機。
「按照水利法第18條規定,農業應該享有優先用水權,所謂優先,就是農業灌溉要先能被『滿足』,剩餘的水才能調撥給其他部門使用!」陸詩薇表示,中科四期調撥農業用水,將影響彰雲24鄉鎮,全是台灣最重要的糧倉,當前農業需求已無法被滿足,若用水再被中科四期瓜分,就算不管環評法,也會違反水利法。
近年也自己嘗試務農的吳音寧則說,彰化農民因用水需求受到六輕排擠,往往被迫抽取地下水解決缺水問題,如今彰雲地層下陷嚴重,威脅高鐵營運安全,政府不應再縱容工業搶奪農業用水,還把農民抹黑成地層下陷元兇。
葉俊宏則透露,當初中科四期環境影響計畫書中,就有提到會調撥農業用水,但沒有說明引水工程細節,如今既然農民已提起公民告知,表示引水工程有違反環評法疑慮,環保署也會開始介入調查,釐清爭議。
彰化農民帶著斗笠、農具與農產品,手舉抗議標語,希望環保署能主動調查中科調水是否應環評而未環評。

[2011-8-2自由時報] 反中科搶水 吳音寧拒莿仔埤圳取水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彰化縣溪州鄉公所主任秘書吳音寧,身兼台灣農業觀察作家,她在最近的「反中科四期搶水」運動中站到最前線抗爭,憂心農民並未意識到莿仔埤圳水被取走的嚴重性;她細數,從設立「集集攔河堰」再到「中科四期用水計畫」,政府一再協助工業大戶向農民「搶水」,農民被逼迫向下抽水,且越抽越深,農民再不覺醒,總有一天會抽不到水,良田變荒漠,被迫流離失所。
經濟部為解決中科四期營運用水,委由彰化農田水利會進行「用水調度計畫」工程,準備在莿仔埤圳南岸埋設巨型幹管直通中科基地,該工程最近引發沿線農民關心,但吳音寧發現,很多農民感受不到該問題的嚴重性,還有人說「挖就讓它挖,反正我用的是地下水,沒關係!」
吳音寧希望農民自己回想「什麼時候,良田開始裝抽水馬達?」她說,以前莿仔埤圳從不愁沒水,濁水溪肥沃的黑土源源不絕灌進農地,但集集攔河堰設立後,上游水被截斷,下游引不到水,農民開始跟隔壁田互爭水源,為了避免傷和氣,索性花錢裝馬達抽水;她認為農民不該花這筆錢,好康的都是企業家賺走,農民永遠是受害者。
吳音寧反問農民「這幾年,是不是地下水越抽越深?」她說,水利會本該為農民解決這個問題,但如今卻反過來要攔截莿仔埤圳的水,賣給企業,這跟設立集集攔河堰的問題如出一轍,為了發展工業而搶農業水,只怕這根幹管埋下去就變成「吃水怪獸」,農民被迫越挖越深,總有一天抽不到水,良田變荒漠,「這就是馬政府的滅農政策」。
吳音寧強調,這個國家最欠缺的是永續的水源政策,工商業要發展,但農民的權益也要保障,水資源具有其稀有性及排擠性,農業水一旦調撥到工業使用,誰受害最大,再清楚不過!她希望農民在八月七日一起站出來,「反中科搶水自救會」將在莿仔圳源頭舉行「守護水圳」活動。
對此,彰化農田水利會總幹事林永傳表示,該工程完工後,絕對不會影響地下水源,農民不用擔心抽不到水,該引水計畫,從莿仔埤圳調度的用水量佔該渠日流量不到百分之二,他們預定利用晚間農用離峰時間汲取用水,農民大可放心。
為供應中科四期用水,經濟部透過彰化農田水利會調度農業用水。(記者顏宏駿攝)

「反中科搶水自救會」於八月七日,
將在莿仔圳源頭舉行「守護水圳」活動。 (記者顏宏駿攝)

溪州鄉公所主秘吳音寧認為,中科四期用水計畫將衝擊農業用水,
農民未來恐抽不到地下水。(記者顏宏駿攝)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反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


因應中科四期未來營運的用水,國科會耗資廿三億元,委由彰化農田水利會興建十四公頃沉沙池等水利工程來調度農業用水,管路試挖工程日前動工,農民擔心衝擊農業用水,痛批馬­政府調用農業水源,實質展開「滅農計畫」。

莿仔埤圳老照片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中科搶水 詩人吳晟:留口飯給農民

2011-4-9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9/today-life4.htm
供應中科四期、國光石化用水,彰化縣農田水利會在濁水溪畔建沉砂池,
圖為莿仔埤圳源頭。(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為因應中科四期、國光石化未來營運需水,經濟部中科管理局向彰化農田水利會調度農業用水,水利會耗資廿一.二九億元在彰化縣溪州鄉設置沉砂池,工程日前發包,刻正進行丈量工程,預料未來將衝擊彰南的農業溉灌用水。

民進黨彰化縣議會黨團昨天要求政府拿出辦法,抨擊縣長卓伯源的「彰化科技島」政策,大量引進高耗水的工業進駐農業區,已與農業用水產生排擠,若無配套措施,「彰化還沒走出去,農民先倒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