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護水行動相關報導&我們的回應

公視

三立

民視

這數篇報導都清楚的讓在地農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不過對於其中水利會的說法我們想要再進一步提出反駁。

在報導中可以看到:
「彰化農田水利會則是提出數據,強調濁水溪有63%水都流向大海,調撥灌溉用水給中科,只是把流向大海的水搶回來」(公視)
「水利會澄清,集集攔河堰興建後,6成的水都流向大海,調撥用水,並不是與農搶水,而是把流走的水搶回來」(民視)

然而,水利會這樣的數據忽略了台灣豐枯季節河川流量的劇烈變化。夏季暴雨時節,濁水溪自然會產生多餘的用水而需要流向大海,將夏季流入大海的數字平均到全年,認定整條溪的水量豐沛,是一種錯誤的論述。

事實上,濁水溪在枯水時節常常出現斷流現象。集集攔河堰設置之後每日調撥35萬噸的用水給六輕,濁水溪水量已經出現愈來愈少的現象。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資料,2000年濁水溪流量為每秒50-70立方公尺,2009年則只有10立方公尺

而現在的狀況已經產生嚴重的後果:首先,濁水溪下游河川沙漠化情形已然嚴重,下游沿線居民冬季必須在狂沙中生活。根據環保數的資料,2009/11/2,雲林監測站的懸浮微粒數值創下歷史新高,空氣品質達有害程度。其次,在冬季農民早已缺水可用,根據農委會資料,99年1月一期作插秧時期,莿仔埤圳的供水量僅佔耕作需求量的6%-24%,而就算到了夏季豐水時期,最高也只能提供74%的用水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科又要不分乾枯一律穩定的調用濁水溪溪水,必然使得當地的環境負荷更加嚴重。不僅濁水溪沙漠化會更加嚴重,農民缺水情形也將更嚴重:依據農委會資料,每日八萬噸的撥水量是莿仔埤圳99年12月、1月供水量的66%-100%。因此,水利會用全年濁水溪流入海中流向的數據來宣稱用水足夠其實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

而且,此工程還有一個非常弔詭的地方,如果水源真的如同水利會所需稱的足夠,為什麼需要花我們21.299億的稅金在上游處──莿仔埤圳水源頭就開始興建管線將水長途運送到中科,而不要方便又省錢的,就近在園區附近下游處興建取水工程,取用還非常豐沛的剩餘水就好?這樣在源頭取水的工程方式,更顯現了水源不足的事實:因為水量不足,才要在上游就先行調水。

1 則留言:

  1. 濁水溪出代誌─8/7反中科搶水護水行動@TWIMI | 獨立媒體
    http://taiwanimi.blogspot.com/2011/08/87.html

    回覆刪除